我非常开心和荣幸能成为2015中国图书馆年会外事翻译服务的一员,很感谢【策马翻译】(广州)给我这次宝贵的实战经验,也很感谢广图工作人员的努力和付出。接下来是关于我在这几天翻译的心得与回顾。
由于我服务的外宾芭芭拉•斯克赫雷哈根女士提早到达白云会议中心,我在14日下午乘地铁到白云机场进行接机。第一次接机,难免内心有些忐忑,我提早了两个多小时就在机场等候。当我看到斯克赫雷哈根女士面带笑容地向我走来,心里的石头瞬间放下。寒暄之后,我主动打开话匣子,和斯克赫雷哈根女士聊起了各种话题。我们谈到了德国城市现代设施和古老建筑如何融洽共存、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还有德国啤酒香肠……到达酒店之后,我替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办理酒店入住手续并送她回房间。
15日早上,我和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就17日主题演讲的内容进行了讨论。做任何口译的工作,提前了解会议的背景和外宾的讲话内容是很有必要的,这样不仅既帮助译员了解嘉宾要表达的深层含义,也让译员认识到不同领域的专业词汇,比如我这次遇到了“孤儿作品”和“权利用尽原则”等法律词汇。
下午,我和广图工作人员石女士陪同外宾参观广州图书馆。虽然我也来过广图,但并没有这么深入地了解图书馆所承载的历史文化内涵。在陪同过程中,我自己对图书馆的看法也慢慢发生改变,更加深入地了解其内在的意义。
16日上午,我带领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到年会开幕式。期间我突然接到一个交替传译的任务。文化部副部长和国际图联主席多娜•席德尔将要进行会谈。会间,我负责中翻英。在谈话中,我碰到了很多平时积累下的表达,比如,少数民族地区、征求公众意见、农民工、留守儿童问题、图书馆的发展跟不上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等。但是,不少词我还是卡了一下,比如,电子借阅系统、图书馆总分馆制度、意见稿等。虽然关键词几乎能抓住,意思也传达了,可是有不少地方翻得不太流畅,在以后的练习中要多加练习,提高语言的流畅程度。
下午,我们参加了主题论坛。这是我第一次尝试耳语同传。发表演讲的中国嘉宾语速很快,传达的信息量很大,完全翻译出来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我听完一小段后进行简单的概括,马上翻译给外宾听。很遗憾,我有很多内容都没有翻译出来,逻辑也不是很清楚,不过斯克赫雷哈根女士还是对我表示感谢,这给我莫大的鼓励。
到了晚餐,我的任务是席间翻译。在晚会前,我得知我两旁分别是美国驻华使馆信息咨询官Peg Walther和美国克利夫兰公共图书馆董事会副主席Thomas D. Corrigan,心里很激动。由于外宾和中方嘉宾随时会有对话,面对一桌美食我也只能小口小口地吃,耳朵时刻保持“戒备状态”。在餐桌上,嘉宾的对话不会太严肃和正式,比较放松。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嘉宾说对外宾说了句,您用筷子很麻利。虽然之前没有翻过“麻利”这个词,但我脑子里突然蹦出了“skilful”。看来,口译有时候也要“灵光一动”。
晚宴后,我们几位外事翻译助理和广图的工作人员陪同所有外宾到广州图书馆参加晚会-------“图书馆之夜”。紧张的神经终于可以稍微松一松了,我们几个学员吃吃小甜点,看看节目,游游图书馆,聊聊自己的体会,享受着晚会的每分每秒。轻松愉悦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图书馆,大家都度过了欢乐的夜晚。回到酒店房间后,我就马上准备明天早上交传的内容。
17日早上,我陪同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参加主题论坛《公共图书馆法制建设》。由于场地限制,我进行了没有笔记的交替传译。虽然有ppt,但是外宾还是有自己的发挥。所以,我翻的时候要顺着她的思维走,一边理解,一边脑记住。翻译期间,不少细节信息还是遗漏了,只翻出七八成的意思,语流方面还有待提高,不过大意还是传达到了。在今后的练习,我会更重视脑记的练习,因为很多情况之下,译员是做不了笔记的。
主题论坛过后,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就要马上乘车去火车东站。离别之际,斯克赫雷哈根女士很感谢我这几天的陪同,希望我能继续努力站上更大的舞台。她温柔的微笑和暖心的话语一直让我印象深刻,记忆犹新。随着载着她的汽车缓缓驶出会议中心,我的陪同工作也告一段落了。
短短的这几天,我尝试了日常的陪同口译、会议的交替口译、会议的耳语同传和餐桌的席间翻译,收获满满。在这次实战中,我既增进了友谊,交了许多新朋友,也丰富了我的见识,锻炼了我处理紧急事务的能力。很感谢策马给了我这次实战机会,我也会继续进行口译练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为下次的口译工作打下更牢固的基础。